为更好地开展庙学文化研究与对外交流合作,加强教育学科平台与教育史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全面发展,2020年11月27日,信阳学院下文《关于成立中国庙学研究中心的通知》(校研字〔2020〕12号),正式成立“信阳学院中国庙学研究中心”。
庙学,或文庙,即指古代官学与主祀孔子庙宇的有机结合体,亦即对“庙学合一”教育现象的准确描述,属于古代国家层面的一种教育体制。一部庙学史,相当于一部中国学校史。2016年国家文物局在《关于开展文庙、书院等儒家文化遗产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文物保函〔2016〕1333号)中,将庙学或文庙、书院等为代表的儒家文化遗产,看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物质载体,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物类型”。目前列入国保单位的庙学遗存有108处,省保以上单位有327处。且庙学自身具有强大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功能,业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庙学文化,需要借助学科及学术交流平台,让中国的庙学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走向世界学术的舞台。
截止目前,国内尚未有庙学之类的研究机构出现,因而信阳学院中国庙学研究中心尚属国内首家。为庆贺庙学研究中心的成立,12月11日下午,学校特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洪宇教授亲临学校“大别山讲坛”,在文学院208会议室,与学校理事长高云女士、校长王北生教授一起为中心揭牌,并为广大师生做了一场“我们今天该如何看待文庙、学庙与庙学”的精彩学术报告。王北生校长主持了揭牌仪式和学术报告,并做了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