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成员
中心总顾问
周洪宇
周洪宇,男,湖北武汉人。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发起人之一,“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五十人圆桌论坛”发起人。
中心团队成员
赵国权
赵国权(1961~),男,河南郑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为信阳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带头人,庙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史专业硕士生导师,日本中央大学访问学者,开封市政协常委。学术兼职有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广岛大学伦理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社团兼职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华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儒学促进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孔子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中国教育史;宋代教育;文庙与庙学。在《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著有《多元与开放:两宋女子的教育生活》《宋代“家国同构”下的多元社会教化研究》《南宋教育史》《郑州文庙研究》,主编有《中国教育史》《中原文化大典教育卷·私学书院》《中国教育活动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中国教师史与学生史研究》《外国教师史与学生史研究》《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志》《胎教》《中外教育史》等,主要参与出版《宋代教育》《中国书院大辞典》《民国学案》《中国书院学规集成》等多部。主持及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多项。作为副总主编的、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中国文庙研究丛书》第一辑12部书即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辑12部书稿正在组织协调和创作之中。
梁修振
梁修振(1984~),男,河南。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任信阳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教研室主任,讲师,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史、教学论。先后主持2020年度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信阳市教育资源分配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研究”,2019年信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学大类招生,二次分流模式下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参与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后教育时代’学校概念重建研究”,以及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官学活动史》研究。
冯海燕
冯海燕(1989~),女,河南光山人。河南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为信阳学院教育学院教育学教研室副主任,讲师,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教育史。在《天中学刊》等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编学术专著一部。主持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主持信阳学院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项目1项,参与河南省省级教改项目1项,以及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官学活动史》研究。
胡天银
胡天银(1990~),河南信阳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信阳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大学史、河南书院史、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发表《抗战时期中央大学和西南联大内迁决策的程序与机制》(中文核心)、《河南书院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论文。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信阳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双一流”建设重点资助课题各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2项。曾获信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谢鑫
谢鑫(1973~),女,河南省信阳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任信阳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教育史。出版有高等院校“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教育学基础》(副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18年)一部,主持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培养策略的探究”等课题。
吴春宣
吴春宣(1995~),山西忻州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信阳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儿童教育史研究,发表《山西书院史研究的进展、特点及展望》《民办高校师范生学习性投入现状调查》等论文。主持云南省教育决策咨询智库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4项。
刘海龙
刘海龙(1988~),河南信阳人。深圳大学硕士,现任信阳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创客教育、steam教育。曾作为核心成员先后参与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项、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2项。相关作品曾荣获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高等教育组教育教学工具三等奖,第十七、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发表学术论文1篇;曾主导和参与多个区域智慧教育项目和智慧校园项目。
陈祥兰
陈祥兰(1993~),女,河南信阳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为信阳学院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
郭松
郭松(1991~),男,河南商丘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信阳学院教育学院讲师。2013-2015年参加教育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新疆专项,在伊犁支教两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志愿者,伊宁县“感动杏乡十大人物”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晏阳初平民教育史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的研究工作。代表性成果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燕京大学教育学科初期创办史论》。
校外兼职研究员
李相武
李相武(이상무/ Lee, Sangmoo,1977~),韩国首尔人。首尔大学教育学博士,韩南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兼任韩国教育史学会编辑委员长。研究方向:朝鲜时代教育史、教育制度史、科举制度史等。代表性著作:
1.이상무.인조-숙종대 별시 운영과 성균관 교육 연구(关于仁祖-肃宗时代的别试运营和在成均馆教育的研究),서울대학교 대학원 박사학위논문(首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2。
2.이상무.조선시대 문과 응시자격에서 소과 입격의 문제 검토(朝鲜时代文科应试资格上关于小科入格的问题检讨),한국교육사학(韩国教育史学)40(4),한국교육사학회(韩国教育史学会),2018.12。
3.정지연,이상무.초,중,고등학교 역사교과서에 나타난 교육 관련 서술(韩国小学、初中、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教育的叙述),한국교육사학(韩国教育史学)41(1),한국교육사학회(韩国教育史学会),2019.3。
4.이상무.조선시대 사학 과시 우등 문과 급제자와 지방(강원,충청)출신 급제자 간의 관직 진로 비교 시론(朝鲜时代四学果试优等者出身文科及第者和地方出身文科及第者之间官职前途比较),한국교육사학(韩国教育史学)41(4),한국교육사학회(韩国教育史学会),2019.12。
5.이상무.관무재 대거 정시 운영 연구:시예등록을 중심으로(观武才对举庭试运营研究:以试艺誊录内容为中心),한국교육사학(韩国教育史学)42(1),한국교육사학회(韩国教育史学会),2020.3。
6.이상무.조선시대 기근과 전염병에 따른 학교와 과거제의 운영:17세기 후반 소빙하기를 중심으로(朝鲜时代饥荒和传染病的发生时学校和科举制的运营:以17世纪小冰河期为中心),교육사학연구(教育史学研究)30(2),교육사학회(教育史学会),2020.10。
广少奎
广少奎(1966~),男,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者,学庙与传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师道研学旅游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高峰学科核心组成员。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研究》《中国教育活动通史·先秦卷》《曲阜孔庙研究》《济南府学文庙研究》等。
郭士纶
郭士纶(1970~),女,台湾云林人。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曾执教于台湾辅仁大学等高校,兼任台湾社团法人病人自主与咨询学会常务理事。现为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献学、古典小说、文章学等。近年着力于点校、注释与译写《国学治要》第二编《史书治要》、第七编《书目治要》等,在研《台湾孔庙研究》。
蓝日模
蓝日模,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培养对象,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书记。主持过市、自治区、国家科研课题多项,多篇论文在国内刊物上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曾全文转载,多次获国家、自治区、市评比一、二、三等奖。专著《一位民族地区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塑中成长》2020年获广西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还著有《南宁文庙研究》,2021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黄宝权
黄宝权(1978~),男,河南商水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为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小学教育教研室主任、教师第二党支部副书记,周口师范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家庭教育史。在《中国教育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家族教育与文化传承---江州“义门陈”家族的教育活动》《西安文庙研究》两部,参编学术著作和教材多部。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1项、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课题2项、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获得周口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获得周口市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周口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于洋
于洋(1986-),女,山东青岛人。教育学博士,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课题、省教育厅课题等多项。出版《苏州文庙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在CSSCI权威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李艳莉
李艳莉(1986~),女,山西平定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史、成人教育基本理论。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研究》等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崇高与平凡——民国时期大学教师日常生活研究(1912-1937)》《太原文庙研究》等。主持、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获山西省“百部(篇)工程”奖一等奖及第八届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王配
王配(1989~),女,湖南岳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职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教系。研究方向:近代教育史、教育活动史、教育情感史。在《教育研究》《教育学术月刊》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著有《宁远文庙研究》,参编《中国教育活动通史》《教育史学前沿研究》等。